購買魚缸之后就會學習魚缸怎樣造景,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就能開始養魚了,但在一段時間后會我們會發現了家里的魚缸都長了一些綠苔,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?又怎樣鏟除呢?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魚缸水中有綠苔的原因:
1、魚缸中的水太肥,平常在魚缸中放太多的養分液,會形成水質的養分對度,這就為綠苔的成長供給有利的條件,因而能夠少放一些養分液。
2、魚缸放在陽關直射的方位,由于綠苔是屬于苔蘚類植物,它們的成長要素是光,所以把魚缸放在太陽直射的當地,顯然也為綠苔供給了成長條件。
3、環境處理:由于綠苔的成長需求陽光,所以魚缸要盡量防止陽關直射;也能夠加裝紫外線燈紫外線燈是一種能發射紫外線的設備,是滅菌消毒的一種物理手法。也能夠經過降低養殖密度,使用量來防止綠苔的成長。
對于一個良好的水族生態系統來說,水質的日常維護是比較簡單的,只要控制好魚的飼養密度和投餌量,保證過濾系統正常運轉,再加上適時換水就可以了。當然,對水溫和PH值等也要注意觀測,必要時加以調整。 實際考察不同的水族箱,我們會發現,每個水族箱都不一樣,單從水質方面來看,也存在很大差別,有的水族箱水質穩定,魚的狀態好,很少生病,有的水族箱水質差,魚病多,經常死魚,可稱之為問題缸,多數水族箱居于中間狀態,用分數來表示,大致在60—80分的區間分布(60分以下為不合格,80分以上為優良)。一般來說,只要加強過濾,或減少飼養密度和投餌量,情況就會有所改善,但還有一些別的因素,比如我們看不見,說不清的微生物,是很難控制的,一些有害菌不請自來,在水族箱里安營扎寨,形成惡劣的生態環境,一旦出現這種局面,采用常規手段很難扭轉。對于問題缸,要想從根本上解決,好的辦法是消毒后重新建缸。 由于各個缸的情況不同,水質的日常維護也不完全相同。有的人認為,家庭養魚不用搞得太復雜,越簡單越好,但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,力求系統簡單化的代價就是增加日常維護的工作量。
在開缸階段,采取一些強化手段,配置強有力的過濾系統,包括足夠的濾材。 我們一般把濾材分為物理濾材、化學濾材料、生物濾材三大類,實際上,大部分物理和化學濾材同時也有生物培養功能。配置生物濾材的目的,是為了給各種菌類提供充足的附著表面。在水族箱中,菌類的生長繁殖,如果受到生存空間的限制,就很難適應高密度飼養的負荷,利用濾材擴大菌類的生存空間,就能夠獲得比自然條件下更強大的自凈能力。 根據硝化細菌附著生長的特點,為它們提供適當的居住空間,是建立強大硝化系統的基本條件。適合硝化細菌附著的濾材種類很多,我們通常會選擇比表面積大的材料,以減少過濾器的體積。在滿足硝化菌生長繁殖的前提下,也要考慮為異養菌培養提供合適的條件。 異養菌是利用自身分泌的各種酶來分解有機物的,有些菌可以產生胞外酶,這些酶被釋放到水中,菌體無需附著在有機物上便可以進行分解和吸收,但有些菌只能產生表面酶,也就是說,菌體必須附著在有機物上才能分解和吸收。在濾棉上有較多的有機物,這里也是異養菌大量繁殖的地方。濾棉是否應該勤洗勤換,不能一概而論,一般來說,只要濾棉不堵就可以不清洗(或更換)。除了濾棉外,還可以使用生化棉作為菌床,因為它的孔隙比較大,不容易堵塞,可大大減少日常維護。底砂也是一種良好的濾材,既可以培養硝化細菌,也可以培養異養菌,另外,底砂可形成局部乏氧區,對某些的生長有利。